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

首页> 关于我们

区县动态

增进民生福祉,共享发展成果

发布时间:2016-03-01来源:聊城日报作者:胡 欣 辛静静浏览字体:[      ]

200辆新能源电动公交车投入使用;村庄越来越靓了;人民群众吃上放心水了;看病买药价钱更低了;最低生活保障又提高了……如今,在临清老百姓的眼中,这样的好消息正接踵而来,不断撩拨出群众幸福乐章。

百姓利益无小事,民生问题大于天。临清市委、市政府十分重视民生问题,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各项工作首位,恪尽为民之责、多兴利民之举,尽最大努力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。一项项为民谋福祉的民生工程如花绽放,让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。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,成为临清市委市政府与大众的同频共振,也为临清和谐发展注入强大动力。

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人居环境不断改善

2015年,"十二五"收官之年,也是临清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一年。老城改造、古城保护、南部新区和经济开发区建设以及小城镇提升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、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工作均取得历史性突破,一座设施日益完善、品质日益提升、环境日益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市正向我们走来!城镇化水平达到55%,城市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31万人,在建新型农村社区23个。

规划引领作用日益凸现。构建了覆盖面广、衔接性强的城乡规划体系。完成了《城市总体规划》新一轮修编和城镇化发展规划、市域村镇体系规划、开发区总体规划及各功能分区设计等全局性战略规划和一批城中村、棚户区改造规划,以及道路、广场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、工业商贸项目规划。所有镇办均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工作,8个镇办完成了小城镇提升工程规划编制。

城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。基础设施建设迈上大台阶。道路及管网更畅通。高邢高速建成通车,德商高速即将竣工,对6条省道进行了高标准升级改造;累计投入22亿元,新建、改造城区道路17条,总长度60余公里,打通了曙光路、站前路、育新路、府前路等11条"断头路"、"肠梗阻路",完善了经济开发区"五纵四横"的路网体系,改造了龙运桥,新建跨济津河桥梁2座;建设改造农村道路近550公里,城乡群众出行更加方便。城区新建管网全部实现雨污分流,铺设雨水管网46公里、污水管网48.8公里,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升。污水处理能力更强。实施了碧水污水处理厂改造和4万吨扩建工程,建设了卫运河、裕民渠人工湿地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,为聊城代表山东多次在海河迎检中获得第一名做出了积极贡献。实施了13条道路绿化改造以及大众公园、火车站广场、元明运河整治等重要节点绿化工程,新增绿化面积130万平方米;开展了冀鲁防护林建设,对南水北调、车庄支沟等新挖主要河渠进行了堤岸绿化,新增造林面积2.5万亩;新安装路灯2100盏。主城区建设率先突破。加快实施"南展东扩"战略,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。在老城区,实施了桑树园、沙窝屯、古楼、南门、杨桥、东关等26个城中村及棚户区征迁改造,优先建设回迁安置房,已有60%以上回迁群众告别了低矮潮湿的旧平房,搬进了温暖舒适的新楼房。在南部新城区,高标准完善了道路、燃气、电力等基础设施和教育、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,以及写字楼、大型城市综合体等商业设施,建设了集娱乐、休闲、健身于一体的济津河生态公园,新区功能日益完备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同步推进。烟店省级、康庄聊城市级示范镇建设成效明显,3个镇顺利通过聊城市第一批小城镇提升工程验收,第二批5个镇全面启动;完成危房改造2675户。

环境管理实现跨越式提升。持续开展城乡和路域环境综合整治,在治乱、治脏、治违上加大力度,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,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复审;交通安全管理样板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进。大辛庄省连片治理试点项目惠及9个村庄1万余人。成立了诚洁垃圾处置公司,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了全覆盖和市场化运作,农村保洁员队伍达到1700人,垃圾围路围村埋河问题基本解决,顺利通过省考核验收,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。

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享受的福祉更多

全市累计新增就业8.1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%以内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00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10650元,分别是2010年的1.7倍、1.9倍;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实现"十一"连增,达到2342元/月,是2010年的1.7倍。文化、教育、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。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。养老、医疗、工伤、失业、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和领取待遇人员达到130万人次,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各类群体的社保体系。基础养老金标准由年人均660元增至1020元。城镇职工、居民住院医疗待遇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25万元、12万元;大病保险年度内每人最多可获30万元补偿。城市低保标准月人均380元,农村低保标准年人均2600元,分别是2010年的1.3倍、1.9倍,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;临时救助制度启动实施;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.8亿元。优抚对象抚恤标准逐年提高,其中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达到11093元,较2010年翻了一番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,八岔路中心敬老院被评为"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",4处中心敬老院均被评为 "山东省一级五保供养服务机构"。共建设公共租赁住房4854套,经济适用住房564套,限价商品房3450套,极大地改善了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。

社会事业全面发展。教育事业均衡发展。连续在聊城市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中荣获第一名,本科录取率稳居聊城市首位。校舍标准化建设等工程面积达21万平方米,新招考教师586人,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,各镇办均创建为聊城市教育示范乡镇。洛阳轴承高级技校临清分校挂牌成立。文体事业繁荣发展。会通河临清段、运河钞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,中洲运河历史文化街区被公布为全省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。对钞关、会通闸、临清闸、大宁寺、清真东寺等进行了修缮。成功举办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、运河与区域社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、首届中国京剧票友艺术节、山东省第一届鲁台京剧文化艺术节等活动。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,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,临清文化中心、镇综合文化站、文化大院、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免费向社会开放,每年举办消夏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,开展送戏、送电影下乡5000多场。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,农村体育健身场地覆盖率达70%。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。实施医疗协作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,落实"一单通"、"先诊疗后付费"等便民惠民措施,市医院和中医院取消药品加成,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部实施,为符合条件的农村夫妇进行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,为农村适龄妇女开展了"两癌"免费筛查,群众"看病难、看病贵"问题得到有效缓解。取消生育间隔,全面落实"单独两孩"政策,适度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。其他社会事业同步发展。投资2.8亿元建成了城南水库及净水厂,城区和部分农村40多万人吃上了黄河水;投资8791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。认真落实惠残政策,残疾人生活生产状况明显改善。双拥创城实现"两连冠",圆满完成征兵任务。民族宗教、民兵预备役、妇女儿童、防震减灾、广播电视、史志、档案、人防、消防、老龄、气象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进步。

社会治理全面加强。圆满完成了"六五"普法任务,全民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;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人民调解"网格化"管理模式,打造了社区矫正工作数字化管理平台;司法行政工作荣获司法部集体一等功。安全生产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持续加强。依法做好"诉访分离"等工作,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,在全省首创信访标准化建设模式。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和预案体系,应急处置能力实现提升。深入推进"平安临清"建设,建成了覆盖城乡的治安监控系统,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,全市社会大局始终保持和谐稳定。

这一年,临清市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,在大幅压缩一般性支出的同时,将从151个行政事业单位"抠"出来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更多的民生领域。2015年,全市用于教育、社保、医疗、农林水、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达到25.4亿元,占到支出总额的80.02%;这一年,城乡居民收入在增长,生活条件在改善,保障房建设在加快……幸福临清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
关于我们|人才招聘|网站声明|友情链接|网站地图

版权所有. 保留所有权利
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: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

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